▲中山大學校園。圖/中山大學官方微博


近日,“中山大學一貧困生炫富”的消息引發網絡熱議。


據新京報援引中大學工官微消息,核查發現該名學生存在生活不節儉、過度消費的行為,學校決定終止其助學金發放。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有網友在中山大學貼吧發帖稱,該校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一名獲助學金的特困學生用的是蘋果系列四件套(一般指蘋果品牌的手機、電腦、平板和手表四款產品),而且還買了價值1517元的王嘉爾演唱會門票。因而質疑,該學生助學金存在弄虛作假行為。


對于這一舉報,中山大學方面及時啟動了調查。從最新的通報看,關于獲得助學金的特困學生趙某某的炫富和過度消費情況應該是屬實的。就像一些網友指出的,如果說購買品牌手機、電腦還可以稱得上是為了學習,那購買動輒一兩千的演唱會門票,顯然就難言是合理消費了。


不過,學校強調了之前的認定符合相關規定。也就是說,趙某某確實算得上是家庭困難,但消費行為明顯不合理,并未把助學金用到該用的地方,由此終止其助學金發放。


對于這一處理,輿論普遍看好。因為這回歸了一種常識,即助學金是專門用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其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而不是“錦上添花”進行高消費甚至炫富。


事實上,包括中山大學在內,很多高校的助學金管理辦法都明確,存在生活不節儉,有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等行為的,將終止助學金發放。但可能在現實中,這一點恰恰被忽視了。


所以,這次中山大學的處理,實際是重申了助學金合理使用的規則。同時,也是對所有助學金獲得者的一個提醒:千萬別把助學金當作可以隨意揮霍的“資本”。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山大學的處理方式,對當前高校助學金管理也具有啟示意義。應該看到,助學金的發放除了在認定程序上要做到嚴格規范,對于其后續的使用,學校方面也有必要加強跟蹤監督。這樣,既有利于讓助學金真正發揮該有的作用,也能敦促學生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


而且,獲得助學金的學生在生活和消費方面的表現與“經濟困難”一旦形成巨大反差,難免引發爭議,并讓人對助學金評定的公平性產生疑問。


那些真正享受了助學金資助的同學,在方方面面應該有責任去避免因為不當的消費行為而引發不好的社會觀感乃至質疑。這是一種道德要求,實際也是一種公平要求。


當然,強調這一點,并非是說獲得助學金資助的同學,在生活方面就該“低人一等”,甚至被剝奪一些正常的消費權利?,F實中,相信也沒有人會贊成這一點。


撰稿/重舟(媒體人)

編輯/遲道華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