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藜麥、黃色的谷子,金色的向日葵,伴隨著砂石和坍塌的農田……9月22日,豐收節前夕,門頭溝清水鎮下清水村后的山谷,再一次走進這座社會實踐基地的清水學校學生們覺得,這座以花谷為名的山溝農田,仿佛和往年一樣熟悉,又仿佛一切都是陌生的。
9月22日,門頭溝清水學校的學生們,在下清水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豐收。受訪者供圖
洪災過后重歸農田
今年7月31日,京津冀強降水中,清水鎮成為受災最嚴重的村鎮之一,道路沖毀、農田淹沒,山洪傾瀉而下,帶走了一層層梯田中的莊稼和泥土,留下坍塌農田里堆積的砂石。那場持續時間并不長的山洪,最終沖毀了三分之一的花谷農田。
幾十名村民無家可歸,村莊殘破、農田被毀,一個多月前的場景,一直留在下清水村村支書王進生的記憶中。
一場艱難的重建之旅開啟,一個多月的時間,還是太短了,時間來不及沖走洪水留下的痕跡,但生活總要繼續,新的生命還會頑強地生長。
孩子們在村民的指導下,收獲土豆。受訪者供圖
9月22日,豐收節的前一天,農田間的禾苗和小草,重新冒出了新芽。下清水村的村民們,迎來了新一年進村體驗的孩子們。
下清水村曾經是一個以煤礦為主要產業的村莊,隨著生態治理的推進,村里關停了煤礦,改造青山,在原本黑水橫流的山谷里種滿鮮花,打造成了一座花谷。這里也成為了清水學校的社會實踐基地,每年豐收節,清水學校的學生們,總要來到這里,體驗農耕生活,操著農具,下田和村民們一起收獲秋日的希望。
在災害現場認識自然
只是,今年有些不一樣。
“為什么被洪水泡過的植物變黃了?過多的水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曹學慧是清水學校的一名老師,她帶著孩子們一起,查閱資料,尋找答案。
《淺議光、溫度、水及土壤對生物生長的作用》《森林植被變化對洪水的影響》……
看似枯燥而艱澀的專業文章,在現實的災害現場,似乎變得通俗而直觀了,“植被茂盛的地方,洪水的破壞會變小,而植被薄弱的地方,洪水會變得肆無忌憚?!边@是學生們的答案,一句老套的理論,在現實的災害中,卻顯得格外鮮活和生動。大自然會告訴人們,所有看似陳詞濫調的道理,背后都曾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好在,大自然也會留給人們希望,一處沖毀的農田中,一小片谷子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它們躲過洪水和泥沙,在秋日的陽光中長大、成熟。
谷子地里,孩子們收割成熟的莊稼。受訪者供圖
谷子是營養豐富的健康食物,也是千萬年的農耕史中,人類和大自然共同選擇的作物,它最善于在逆境中生存,干旱、洪水、貧瘠……總是難不倒它,就像難不倒綿延傳承的山里人一樣。
“這是我們的希望?!睅е⒆觽兪崭罟茸拥南虑逅宕逦R之冬說,似乎是說給孩子們,也似乎是說給自己。
重新握起收獲的鐮刀
“黃的似金、白的如雪,用這菊花泡花茶,香氣中帶著隱隱的甘甜?!被ü壤锏囊黄栈ǖ?,有一個花園一樣的名字——“茶菊園”,有點像南方的氣質,卻出現在這個北方的山谷里。
災難過后的下清水村,孩子們和村民一起,走進農田,收獲希望。受訪者供圖
這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在層層疊疊的花朵前,有孩子驚嘆,“花瓣真多啊”。在蜜蜂、蝴蝶、蜻蜓起舞中,孩子們采摘一朵新鮮的花朵,在老師的講解中,期待它成為一杯清茶后的香味……
收割谷子的孩子們握起了鐮刀,“拿鐮刀沒有特殊的要求,讓自己最舒服就是最好的姿勢,當然,要小心割傷自己?!鞭r民的教育樸素但真誠,沒有反反復復的說教,只有數十年積累的經驗。
不遠處的農田中,一株紅薯慢慢離開泥土,茂密的根系上,掛著一串飽滿紅潤的塊莖,“快拿筐來?!庇腥舜舐暫?。
泥土中的生機散發在空氣中,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就連見慣了這樣場景的村民們,也覺得欣喜和驚奇。
這是一場災難之后特殊的豐收,不論是對孩子們,還是對村民們,都是如此?;蛟S,這個秋季的收獲不像往年那樣堆成山,但豐收的喜悅,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飽滿和強烈。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